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,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。自2019年11月设立以来,佛山市融资担保基金(下称基金)聚焦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、融资贵问题,持续在丰富业务模式、降低融资费用、拓展合作空间、提升服务效率等四方面出实招、下实功,着力改善中小微企业融资环境,加速为企业发展引“活水”、添动能,助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。截至2023年3月底,基金资本金规模11.3亿元,已促成合作银行累计为企业放款达1005亿元(当年新增138亿元),惠及企业超4.5万家,累计为企业减免担保费用超9500万元。
一、在基金业务模式上做“加法”,精准满足企业多样化融资需求。一是扎实开展“政银担”业务。针对因抵押物不足等情况无法直接从银行获得贷款的企业,通过政府、银行、担保机构三方共担风险,为企业开辟融资渠道。二是做优做强“政银”业务。针对从银行获得贷款难度较大、利率较高的企业,通过政府与银行合作分险,助力企业轻松融资。三是全力推进“数字贷”工程。针对有数字化改造贷款需求的制造业企业,通过落实风险补偿政策(最高达50%),鼓励银行积极放贷,支持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。四是创新推出“外汇套期保值增信保障”模式。开设外汇套保业务增信保障子项目,为中小微外贸企业远期结售汇等业务提供增信支持,引导银行给予企业汇率避险专项业务额度。
二、在企业融资成本上做“减法”,最大限度降低中小微企业负担。一是基金以政策性补助的方式支持担保机构降低担保费50%以上,担保费率低至年化1%以下,其中涉农贷款担保费率低至0.8%。二是要求合作银行贷款利率不超过LPR加150个基点,基金项下平均贷款利率仅有4.41%,普遍维持在较低水平。三是对基金项下贷款担保项目,基金对承担风险部分全额免收再担保费。四是针对“数字贷”工程,配套推出财政全额贷款贴息政策,让企业融资“零成本”。五是为企业远期结售汇等业务提供“零费用”增信支持,并引导银行减免保证金。
三、在资源撬动能力上做“乘法”,积极构建多层次多元化风险分担机制。一方面,构建起“政、银、担”横向合作体系。持续深化与市内各金融机构对接合作,基金战略合作金融机构从早期20家扩展至目前45家,包括银行33家、担保机构6家、保险机构5家、融资租赁机构1家,积极汇集金融资源助企融资。另一方面,探索多层联动的纵向合作体系。基金在省内率先探索政府融资担保国家、省、市三级合作模式,通过对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、省级再担保机构,努力放大基金杠杆效应。2022年,佛山市与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合作业务规模居全省前列。
四、在业务办理流程上做“除法”,推动提升企业融资效率。聚焦打造企业融资“直通车”,开设线上“金融超市”服务专区,为企业提供产品展示、政策查找、业务咨询等多样化便捷服务,企业可自主线上“网购”金融产品,同时实现融资担保业务线上化办理,通过让数据“多跑路”,免去企业来回跑腿交材料的麻烦,推动降低企业办理融资业务的时间成本、人力成本,助力企业跑出融资“加速度”。截至2023年3月末,“金融超市”已上线31家银行推出的172个金融产品。